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的雷沃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上一派繁忙景象。
嘉兴市嘉善县大云镇缪家村党委书记陆荣杰说,村干部和大家一起努力,建鲜切花基地,做好花文章,村民去年人均可支配收入5.6万元。一年多过去,每天清早,一路与村里人打着招呼去上班,倪程觉得这里就是自己的家。
千万工程20年,造就万千美丽乡村,也为传承乡村文化、培育乡村风尚夯基垒土、搭建舞台。目前已有7000多家,累计吸纳34万多人就业。金靖就是专业团队领头人,人称乡村运营师。湾底村村口,石碑上铭刻: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2003年4月24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第一次到下姜,一路上换了3种交通工具。
行走山水浙江,一个个金星村映入眼帘。时任联合国副秘书长兼环境署执行主任索尔海姆,参观走访浙江村镇后,对绿色发展成果高度赞赏:我在浙江浦江和安吉看到的,就是未来中国的模样,甚至是未来世界的模样。在前进镇光荣村的一块坡耕地上,覆盖着一层黝黑的土壤,地势两边高、中间低。
去年秋收以来,农业大省河南启动了一项重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现有高标准农田建设基础上,计划用三年时间,建设150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实现规模化经营程度高、现代化装备和智能化程度高、耕地地力提升高、防灾减灾能力强、农产品产出品质优等三高一强一优建设目标。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一个重要抓手,要坚定不移抓下去,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东北黑土地因稀有而珍贵,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我国有约15亿亩盐碱地,其中约5亿亩具有开发利用潜力。
(二)【总书记的嘱托】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语重心长地说:黑土高产丰产同时也面临着土地肥力透支的问题。截至2022年底,中江县实施了2.5万亩耕地的宜机化改造,改造后单块耕地最大面积达到310亩,最小面积也有5.8亩,大中型农机通达率达到100%,生产效率提高60%以上。
为了唤醒沉睡的盐碱地,张志清请来农业科技人员,检测土壤盐分,挖掘排盐沟渠,制定小麦种植管理科学规范,引进耐盐碱小麦品种。指着不远处的一块土地,张志清骄傲地说:这里过去20多年没长过庄稼,通过改良土地去年试种了高粱,效果不错,接着种了小麦,今年一亩地收了400公斤。(四)【总书记的嘱托】2022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成都平原自古有‘天府之国的美称,要严守耕地红线,保护好这片产粮宝地,把粮食生产抓紧抓牢,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这里是河南推行田长制的一个缩影,为严守耕地红线,2020年11月以来,河南在全省推行田长制,已经有20多万名田长和网格员认领了责任田。
在王雷所处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浇灌方式就有固定式、卷盘式、伸缩式等7种,大数据物联网可自动防治病虫害、自动检测土地地力缺项、自动提醒氮磷钾缺失。现在乡亲们保护耕地的责任意识越来越强了。地块细碎、道路不畅、灌溉不便、生产效率低等一直制约着当地的粮食生产。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研究员刘忠宽说,在黄骅市,他们探索在一些地块推行苜蓿和小麦轮作,不仅收获了牲畜吃的饲草,还提高地力促进了小麦增收。
领衔记者:唐卫彬文字记者:王圣志、孙清清、杨思琪、谢佼、郭雅茹海报制作:张浩然。而今,在长河村的丘陵高处,这些散碎的60多块田已集中连片,形成一块大田。
日复一日,他所在的团队积累了宝贵的一手资料。(五)【总书记的嘱托】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考察时指出,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是一个战略问题,必须摆上重要位置。
前些年,东北粮食产量节节高,但是由于长期过度开垦利用、气候变化、水土流失加剧等多种因素影响,黑土地变薄、变硬、变瘦了。在耕地总量少、质量总体不高、后备资源不足的国情下,作为盐碱地最多的国家之一,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将显著实现耕地资源扩容、提质、增效。(三)【总书记的嘱托】2020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保耕地,不仅要保数量,还要提质量。李建业说,通过秸秆填埋复垦技术,团队在侵蚀沟沟头设置渗井,水流通过地下导水管道流走,从而避免地表径流形成,有效保持了水土。黑科技傍身,手机变农具。据统计,丘陵山地占中江县耕地面积的七成以上。
为了动态掌握黑土流失情况,他以雨为令,在每次降雨后,都要到野外径流小区和卡口站进行样品采集和水位监测。在郸城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智慧农业信息中心,大屏幕上显示着苗情、墒情、虫情等信息,可任意调取农田的远程实时图像。
这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命根子,我会一直守下去。以往下雨时,两侧的水流汇到中间形成径流,冲刷出长达百米的侵蚀沟,把田分成两块,大型农机难以作业。
今年6月25日是第33个全国土地日,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留给子孙后代。
【田长巡田守红线】仲夏时节,在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闹店镇范营村,田间一块印有二维码的田长制标识牌格外醒目。对于中重度的盐碱地,我们探索通过根系复壮技术等种植苜蓿。建设高标准农田、整治撂荒地、推进丘区农田宜机化改造……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四川不断在土地上做文章,奋力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去年10月,雷保平收到乡镇推送的疑似违法占地线索,马上赶到现场,发现是一名种植姜的农户在基本农田上挖了一个占地40平方米左右的地窑。
扫描二维码,就能联系上该地块的田长雷保平。据统计,2021年以来,河南共查处土地违法案件8428件,2021年度耕地净增加47.74万亩,扭转了耕地连年减少的严峻局面。
黑龙江省海伦市位于松嫩平原腹地,地处黑土地典型核心区。【唤醒沉睡的盐碱地】近几日,种粮大户张志清正在播种玉米。
过去,盐碱地里的小麦,亩产不过二三百斤。以前的田能有多散碎?90后青年农民常滔指着山腰说,眼前的这一片地,之前由零散的60多块田组成,最大的田块只有7分地,田埂挤着田埂,过不了大型机械,种粮靠天收。
经过宜机化改造,大田配套了道路、输水管网等设施,像一条绿色的玉带,从山腰向上延展,大豆和玉米复合种植的机械化率达到100%。河南周口市郸城县种粮大户王雷指着改造后的高标准农田说,田间有物联网控制中心、气象观测站、各种节水灌溉设备……这些都是粮食稳产增产的‘法宝。唤醒盐碱地这一沉睡资源,充分挖掘盐碱地开发利用潜力,各地一直在不懈努力。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一个重要抓手,要坚定不移抓下去,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
张志清说,产量太低,谁也不愿意种地。黑土地保护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守护好‘耕地中的大熊猫,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使命。
我守的不只是田,更是粮食安全。【小田并大田荒地变良田】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龙泉山脉从北至南延绵起伏。
去年秋收以来,农业大省河南启动了一项重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现有高标准农田建设基础上,计划用三年时间,建设150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实现规模化经营程度高、现代化装备和智能化程度高、耕地地力提升高、防灾减灾能力强、农产品产出品质优等三高一强一优建设目标。雷保平说,田长制以政策手段守护耕地红线,将土地的命运真正与个人的责任联系在一起。